1. WE生活首页
  2. 生活常识

六尺巷的来历和故事

清代康熙年间,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。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,双方发生纠纷,告到县衙。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,张英阅罢,立即批诗寄回,诗曰:一张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家人得诗,旋即拆让三尺,吴姓深为感动,也连让出三尺。于是,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。

六尺巷的来历和故事 第2张

六尺巷,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,全长100米、宽2米,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(1662年—1722年),巷道两端立石牌坊,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。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,西抵百子堂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,巷北为吴氏宅,全长100米、宽2米,均由鹅卵石铺就。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、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、休闲广场、诗画照壁、假山石等。

六尺巷的来历和故事 第4张

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,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,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,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。六尺巷文化意蕴生发的根源,虽然局限在张英与吴家的个人道德层面上,但它凸显的是官方怎么对民众的态度,和利益之争的立场,以及解决矛盾的方式,是一个时代处理官民关系的范本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badwe.com/31929/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