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立之年是30岁,指年至三十、学有成就,后来用“而立”代表人的三十岁,古代人通常不会用具体的数字表示自己的年龄,而是用而立、不惑、花甲子、古来稀以及耄耋之年表示自己的年龄。
而立之年是30岁

而立之年是指30岁,指年至三十、学有成就,后来用“而立”代表人的三十岁,出自于孔子的《论语·为政篇》中“三十而立、四十不惑、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”。

孔子是从十五年的时候开始励志学习,三十岁的时候能自立于世,四十岁的时候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,五十岁的时候懂得了什么是天命,60岁时能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,70岁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。

古代不会用具体的数字表达自己的年龄,而是用于年龄相关的事物代表,例如二十弱冠、四十不惑、五十知天命、六十花甲子、七十古来稀、八十为耄耋之年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国学大师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adwe.com/3470/
赞 (0)
相关推荐
-
楷书是其余三种的起源吗?
楷书不是其它三种书体的起源,其它三种字体分别指的是隶书、篆书、草书。其中楷书和草书都起源于汉代,且都是由隶书演变而来,而隶书起源于秦朝,是在篆书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。 楷书不是其它…
-
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
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,相传他与游酢去拜白程颐为师时,恰好程颐正在睡觉,但是杨时并没有吵醒他,门前有积雪时,他也并没有离去,因此有了程门立雪的典故,目前该词语多用来形容容尊重师长、…
-
甲骨文起源于什么地方
甲骨文起源于商朝,是我国古代书法文体之一。最初是为了将内容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进行占卜,后来上面的问题就成了甲骨文。甲骨文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,为我国研究文字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…
-
甲骨文起源于河南哪个地方
甲骨文最早被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方向小屯村一带,起源于商朝。它是当时全世界最完整的记录语言的工具,是一套独立自成系统的文字,具有顽强的生命力,在我国沿用数千年而不衰。 甲骨文被发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