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甲之年是指60岁,是一种干支纪年法,古人通常不会用具体的数字表示自己的年龄,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呼代替,例如而立之年代表30岁,不惑之年表示40岁,而知命之年则是代表50岁。
花甲之年是60岁

花甲之年是指60岁,古代年龄大多不会用数字表示,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呼代替,使用干支纪年法,每一干支代表一年,例如甲子年、乙丑年、丙寅年等,古人们将60年成为花甲子。

古时期代表年龄的称呼有多种,垂髫是指3~4岁的儿童,总角表示8~14岁的孩童,九十岁则是指鲐背,将鲐背背面的斑纹如同老人折皱的皮肤,到了暮年是,老年斑如同冻梨之皮,因此也有冻梨之称。

我们现在常说的是“而立之年”、“不惑之年”、“知命之年”,都出自于《论语·为政篇》的记载,而立之年代表30岁,不惑之年表示40岁,而知命之年代表50岁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国学大师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adwe.com/3460/
赞 (0)
相关推荐
-
小篆与汉仪有什么不同
汉仪篆书比较接近秦篆的风格,结字多为长方形,笔画横平竖直,结构上紧下松。而方正小篆比较接近汉篆和明清名家的篆书书写风格,构型十分协调,给人一种整体美。而小篆在古文内还属于纯构型线条…
-
楷书四种字体的起源吗
欧体指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大家欧阳询书写的楷书,是四大楷体之一。而柳体指的是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书写的楷体,颜体指的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书写的楷体,赵体指的是元代初期书法大家赵孟頫书写的楷…
-
金文是什么时候的文字
金文是殷周时期的文字,具体指的是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,而当时的青铜材料叫做金,所以又被叫做金文。商朝发展阶段在创始阶段,西周属于金文发展阶段,而东洲则属于金文鼎盛时期,秦汉统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