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众电影百花奖,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,并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,因此又被称为“观众奖”。
大众电影百花奖,与中国电影金鸡奖、中国电影华表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。这三个奖分别代表最高观众认可、最高艺术水准、最高政府鼓励的三大电影奖项。
奖项名称
百花奖之所以用“百花”命名是为了体现“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”的文艺方针。百花奖主要反映了广大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,因而被称为“群众奖”。百花奖以盛开的百花取名,象征影坛百花齐放,春色满园,鼓舞电影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好影片。

奖杯奖座
百花奖以百花女神雕像作为自己的奖杯。奖杯为铜质镀金花神,表示电影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。
大众电影百花奖的由来
1961年6月,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文化部召开“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”之后,观众提出要设立一个由观众投票产生的电影奖。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和肯定。同年12月,正式确定奖项名称。
1962年5月22日至23日,首届百花奖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。第一届评奖共有十五个奖项。获奖的影片有:故事片《红色娘子军》;纪录片《两种命运的决战》、《亚洲风暴》、《征服世界高峰》;科教片《没有“外祖父”的癞蛤蟆》;美术片《小蝌蚪找妈妈》;戏曲片《杨门女将》等。
1964年,第3届百花奖戛然而止,《大众电影》也被迫停刊。1980年,随着《大众电影》复刊,中国电影家协会决定恢复中断17年的百花奖。重新开场的第3届百花奖受到观众热烈响应,共收到200多万张选票。

1992年,代表专家意见的‘金鸡奖’和代表观众意见的百花奖合二为一,简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,以“金鸡啼晓象征百花齐放”电影节年年举办。2004年,首次增加了手机投票方式。2005年起,根据中宣部颁布的《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》,从第25届开始,百花奖改为隔年举办,即偶数年进行评选,与金鸡奖轮流举办。同年,把香港、台湾电影人纳入金鸡奖的评选范围。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badwe.com/99345/